德钦县晒出了精准脱贫成绩单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7-23 15:26:0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全县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的2813户12315人减少到目前的7户29人,累计脱贫2806户12286人。全县3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了贫困,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20%下降至现在的0.06%。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德钦县脱贫摘帽”。 以上是7月22日上午,在香格里拉城区举行的“迪庆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德钦县专场发布会上,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德钦县委副书记、县长格桑朗杰做新闻发布时,在发布词中总结到的一段话。

  格桑朗杰在发布词中总结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迪庆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持续五年的脱贫功坚奋战中,德钦县始终坚持了党的坚强领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努力做到了脱贫功坚的精准要求。通过不断在精准施策和精准脱贫的具体工作上狠下苦功夫、硬功夫,为全县贫困群众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同时,瞄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总目标和各方综合基础实力提升新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精准发力,取得了实效。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夯实执政基础,真正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的目标要求。

  格桑朗杰介绍说,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北大门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紫外线最强、生态保护压力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和生态限制开发县。

  通过持续五年时间,不仅使全县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0%下降至现在的0.06%。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15年的24.56亿元增加至2019年39.46亿元,年均增速达13.5%。

  具体来讲,德钦县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了精准发力。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精准要求

  德钦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理念,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命线,切实把“精准”二字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连通到党政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各方面,突出靶向精准、政策精准、效果精准和外力精准,科学、有效、精确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纲领,作为各级干部的“必修课”,每逢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都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体现到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上。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教育,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方针政策,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让群众全面深刻认识到“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汇聚起“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感恩扶贫”的磅礴力量。

  坚持在责任分解中体现精准,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与六乡两镇、21个行业部门和其他县级部门分别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下设20个扶贫专项工作组,压实工作责任,深化帮扶工作,全面推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部门挂钩、党员参与”的包干负责制,构建起“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对口帮扶、干部主帮、基层主扶”的责任体系,从责任落实上精准打通工作落实的“关键一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坚持每月至少专题研究1次脱贫攻坚工作,全县46名县处级领导和县委委员包片包乡包村,国家、省、州、县、乡1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挂包帮”定点帮扶,2507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2813户12315人。及时研究出台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德钦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实施定点帮扶政策,上海市嘉定区、中旅集团、省发改委、省红会医院、云铜集团、省农行、省电信、玉溪市等国家和省市级单位挂钩帮扶德钦县,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2亿元,开展了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能力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帮扶工作,助力该县脱贫摘帽和巩固提升。坚持“不掩饰矛盾、不回避问题、不遗留死角”的原则,盯紧国家、省、州各类扶贫专项巡视巡察、成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做到精准认领、限时清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切实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针对德钦县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产品附加值较低、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等客观实际,坚持把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作为兴业之基、富民之源,按照“长短结合、以长为主、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为工作目标,着力“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怎么发展、产业链怎么打造”等关键环节,精准确定产业路径、精准编制产业规划、精准选择产业项目、精准落实产业政策,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3亿元,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成立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由公司牵头积极推进康美乳业、蜂蜜加工厂等扶贫车间建设,探索打造“龙头企业+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用组织化的提升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彻底改变单打独斗、分户单干、散小弱的落后生产状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委、县政府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8632万元,全县46个行政村成立均由党总支控股村级农业合作组织,所有贫困户参股村级集体经济,每村每年至少实现5万元以上的资产收益,贫困群众户均集体经济收益分红500元以上。

  加强传统和新兴产业培育。全县共有核桃种植面积14.3万亩。在仅有的5.3万亩耕地上,累计种植葡萄1.38万亩,油橄榄1.4万亩,推广中药材1.2万亩左右,同时,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把提高技能、转移就业作为实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基本保障,统筹培训资源,在州府驻地香格里拉市成立德钦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帮助群众转移就业,并为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减轻了负担,解决了后顾之忧。积极探索开展劳务扶贫新路子,在云南省驻深圳办事处的接洽下,与深圳竞华集团达成用工招聘意向,由科级领导带队务工人员前往沿海城市务工,务工人员月均工资达到3200元以上。脱贫攻坚以来,全县转移就业33972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044人次。

  落实生态优先战略,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天然林保护860.66万亩,推进退耕还林5.11万亩。选聘续聘2390名生态护林人员,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实现吃“生态饭”、挣“生态钱”、促“生态美”。建立金融扶贫扶持产业机制,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894.6万元,财政贴息220.34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815户。

  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落实14年免费义务教育,落实高原游牧民子女补贴、营养改善计划和雨露计划,推动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展两后生培训,在落实常规就学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压缩行政费用,出台县级教育“432”帮扶措施,所有贫困学生100%享受就学资助,2019-2020学年全县义务阶段小学入学率达99.97%、初中入学率达100%。

  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认真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县扶贫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全县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到应签尽签,覆盖所有重点人群。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提高补偿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基本医疗补偿比例提高5%,大病医保起付线降低50%,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州域内实现“一站式”结算。

  精准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913户,并于2017年底全面消除了存量危房。实施农村扶贫安居工程486户,房屋提升改造7373户,农房抗震改造6478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98户4670人,其中建档立卡763户3084人,同步搬迁户335户1586人。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措施,2015年到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16元增加到9449元,年均增长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710元增加到39233元,年均增长8.1%。

  瞄准基础提升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当成落实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滞后、生存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资源严重匮乏、自身发展不足等实际,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精准扶贫的效益和水平,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全县村村寨寨高高飘扬起党旗和国旗,红色成为了德钦最靓丽的底色。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45亿元,推进32个贫困村和14个非贫困村同步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中小幼学校、村级卫生室、易地扶贫搬迁、通村公路硬化安防、道路亮化、人居环境提升、直过民族“改厕改院改圈”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8个乡(镇)和46个行政村已100%通硬化路、100%通小型客车,卫生路面硬化到了家门口,所有建制村完成新建和修缮村委会和村卫生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建制村网络覆盖率100%,4G网络全覆盖,5G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最偏远的羊拉乡羊拉村也能收看收听到党中央对藏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夯实执政基础,实现党建引领促脱贫

  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政治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效结合,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合力同心抓党建的思想共识。全面推行“党建+”,把党建促脱贫目标具体化、地方化、特色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竞相争优的良好格局。针对我县边界线长、边界矛盾多发易发的实际情况,与毗邻3省区9县市20个乡镇建立了发展、维稳、党建合作共赢机制,涉及边界的基层党组织与周边建立了共建关系,每年召开睦邻友好共建会议,涌现出了很多“马背上的联合支部”“虫草山上的临时警务点”“牧场上的流动党校”等鲜活典型、感人事迹,形成了同心联向、互访联谊、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和谐联创的良好局面。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健康具备履职条件的干部”标准,精准选派挂包部门和工作队员,优化驻村工作人员结构,保证各类人才相互配合、团结战斗,做到帮扶工作“全覆盖”。脱贫攻坚以来,先后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36人。先后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61人,选派78名有潜力、有能力、有干劲的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维稳重点岗位上挂职任职,选派了69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抓党建促脱贫,招录46名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专职从事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云南省2016年以来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该县每年都被评定为“好”等次。(和茂文 图/文)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