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亮出喜人成绩单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7-21 11:45:1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7月20日上午,迪庆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香格里拉市专场在香格里拉城区举行,中共香格里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群就该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取得的成绩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发布。

    

  陈群在发布词中总结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迪庆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旅集团、省委统战部、昆明市、上海市闵行区等对口单位的帮扶下,香格里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硬的道理来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6、10、5”脱贫退出标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中央、省、州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第三方评估检查,2019年4月30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市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8、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均为“较好”等次,综合贫困发生率已从2015年建卡时的16.22%降至2019年末的0.38%。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起来的“疫”考加试题,该市按照“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误”的要求,有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冲击,始终紧扣“巩固提升”和“全面小康”两大任务,坚持“四个不摘”要求,以“督”促“战”,全力推进“决战决胜百日总攻坚”五个清零行动、巩固提升九大工程,做到了战疫战贫“两不误”。截止目前,所有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

  他介绍说,香格里拉市是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集“资源富集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障区、民族聚居区、文化特色区、发展滞后区、维稳关键区”等多种特点于一体的高原县(市)。拥有“三江并流”“香格里拉”两个世界级品牌,森林覆盖率达77.6%,生态红线面积占总面积的66.74%,境内居住有9种世居民族和其他民族共25种,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3%,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属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县市之一,共有4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9个),2015年建档立卡户有4669户18022人。

  该市致贫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表现在“环境、基础、生活、教育、观念”五个方面。具体来说是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差较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较突出。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滞后,由于85%贫困群众都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传统种养殖业严重依赖于耕地,农蓄产品商品转化率低,群众增收渠道窄。大部分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贫困村大多数群众分布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地区,受教育机会较少、职业技能缺乏。大部分群众的意识观念安于现状,缺乏市场意识、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等。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最硬的任务。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该市始终秉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信念,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攻坚态势推进工作。

  一、压紧压实政治责任,高位推进脱贫攻坚

  香格里拉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筑牢、扛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各级书记第一责任,统筹干部力量,做到尽锐出战。书记、市长双指挥长统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座阵扶贫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建立了市委常委包乡镇、39名处级干部包贫困村、135个(省4个、州47个、市84个)单位部门挂包行政村(社区)、2362名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强东西部协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了政府、行业、市场、社会系统推进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是各级党组织领导、带领干部群众干出来的。

  五年来,扶贫干部始终与贫困群众在一起,我们对扶贫干部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截止目前,在脱贫攻坚领域提拔调整干部214人,一线提拔干部111人,仅乡镇党委书记提拔3名、调整4人,从驻村工作队员中提拔17名,问责3个党组织55人,党纪处分14人,政务处分9人,收缴涉及扶贫领域违纪款55.3万元;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27个,清理42名不符合任职资格村组干部;我们倍加关心驻村工作队员,在保障工作经费的前提下,每人每天给予生活补助50元,每年为工作队集体安排体检一次。

  二、以“五个百日会战”攻坚脱贫,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6、10、5”指标体系,以“五个百日会战”为抓手,以“月工作清单、月督查排名、月调度推进”方式推进工作落实落地,以绣花的功夫精准施策。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2.04亿元,实施了“九大工程”。

  (一)突出示范引领,狠抓产业脱贫工程。累计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1.4亿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665.5万元。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的产业扶贫思路,重点实施了“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个万”五大工程,截止目前,全市打造了181个产业基地,扶持培育34个特色种养殖产业园,35家龙头企业授予“产业扶贫重点企业”,合作公司及合作社338家、带动建档立卡户4653户,累计培养能人、大户823人,实现转移就业25363人,中药材、蔬菜、经济林果等种植面积达10.6万亩,新增藏香猪养殖达6.5万头、牦牛养殖达2.8万头、土鸡养殖达41.7万羽,实现户均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至少加入一个新型业态。

  (二)突出就业带动,狠抓能力素质建设工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857人,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5853人次,转移就业8955人,其中:市内就业727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13人)、市外就业1683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82.48%。

  (三)突出挪窝斩根,狠抓易地搬迁工程。累计投入6.6亿元,完成集中安置15个点、插花安置3个点,各点已按“50个有”要求,完善了公共设施,后续发展有了保障,796户3235人实现了“挪穷窝”“斩穷根”。

  (四)突出标本兼治,狠抓教育扶贫工程。该市于2016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市;2017年通过省级国家二类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评估验收。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亿元,除国家统一政策,市内出台教育扶贫政策,按卡户就读中专以上学生5000元/年/人,非卡户在州外就读中专大专学生2500元/年/人,非卡户就读本科以上学生5000元/年/人标准予以资助;发放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1.66亿元;全面落实十四年免费教育,中小学“20条底线”要求全面达标,实现“一村一幼”的办学目标;针对27名适龄儿童入寺院特殊情况,采取混龄编班等方式入学;针对163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采取随班就读、进入特殊学校学习、送教上门学习等方式就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五)突出保护增收,狠抓生态扶贫工程。累计投入生态扶贫资金6.3亿元,除生态惠农、生态产业扶贫政策,按照“转化1人、带动1家、脱贫4人”目标,选聘生态护林员14447人,年人均收入1万元,带动脱贫人口45000人。

  (六)突出生命至上,狠抓健康扶贫工程。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1.9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大病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市域内全面实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针对贫困户看病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剩余部分由民政救助基金兜底报销至90%,2015年以来建档立卡人口22761人得到救助,基本医疗得到全面保障。

  (七)突出环境改善,狠抓“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群众人居环境改造等项目实施,农村C、D级危房全面清零,解决了16500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在消除危房、改造旧房中同步改厕、改圈、改园坝,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向“功能合理、干净整洁、舒适宜居”转变。

  (八)突出补齐短板,狠抓脱贫振兴工程。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3亿元。于2019年完成了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2122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新建安保工程1022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进组道路硬化率达99.5%。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490个,自来水到户通达率达100%,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电力、宽带网络、“村村响”、公共服务场所都得到全面保障。

  (九)突出兜底保障,狠抓农村社会养老及残疾人托养工程。累计投入保障资金1.3亿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13330人,做到“应保尽保”;60岁以上贫困人口100%领取养老保险;6464名残疾人持有残疾证(其中3285人享受了“两项补贴”)、1430人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保,非建档立卡户参保率达到99%以上。兜底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通过实施脱贫攻坚,香格里拉经济社会保持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良好态势。2015年到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99.3亿元增加至152.6亿元,增长1.54倍,年均增速10.23%;工业增加值从12.8亿元增加至41.2亿元,增长3.22倍,年均增速10.6%;农业总产值从7.3亿元增加至9.8亿元,增长1.34倍,年均增速4.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6.69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4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544元增加至37786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速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57元增加至9547元,增长1.46倍,年均增速9.8%。今天的香格里拉正处于标靶定向、大干快上、赶标甩追的重要机遇期,全市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频率不断加快,开放空间更加广阔、生态安全更加牢靠、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民生改善更加显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富足。

  就下一步决胜巩固工作,陈群市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该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治藏方略,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锁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接下来,该市将重点围绕“4个有没有”决战决胜总攻坚。

  一是围绕“作风有没有转变”,突出责任导向。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落实”,始终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坚持领导挂点联系帮扶制度,保持工作定力,狠抓工作落实,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二是围绕“问题有没有解决”,突出问题清零。紧盯“三精准”再次开展“回头看”,举一反三查问题,从快从严补短板,落细落小抓落实,以扎实有效的整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全面提质增效,确保高质量、高成色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是围绕“硬性指标有没有达标”,突出结果导向。紧盯“三保障”,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拔高标准、扩大范围,也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认真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对边缘户和监测户的常态化监管,因户施策,全面解除风险预警,顺利通过国家普查。

  四是围绕“工作有没有衔接”,突出接续推进。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制度机制、工作举措等方面的衔接,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茂文 图/文)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